一、事故概況
2025年6月17日23時10分,湖南能源集團金竹山礦業有限公司土朱煤礦(以下簡稱土朱煤礦)發生一起機電事故,造成1人死亡,直接經濟損失130.68萬元。
二、事故發生經過
2025年6月17日15時30分,206隊副隊長伍益春組織召開班前會,共11人參加。
16時02分,作業人員開始下井。當班11名作業人員到達2139采煤工作面后,伍益春安排人員分為兩組作業,工作面上段4人,分別是伍益春、康立光、李常貴、劉勇岳,劉勇岳負責開啟第2臺刮板輸送機,其余3人在工作面第2臺刮板輸送機機尾處作業(距機頭約30m)。工作面下段6人,分別是楊芝華、趙建光、吳代坤、湯賢良、曾偉民、溫文東,溫文東負責開啟第1臺刮板輸送機,其余5人在工作面第1臺刮板輸送機中部作業,放斗工閔冠軍在21-220東運巷放斗。
到23時許,伍益春等3人回采至工作面第2臺刮板輸送機的機尾,共架設了6副支架,長度約3m,出煤約10噸;楊芝華等5人在第1臺刮板輸送機中部,架設了15副支架,長度約10m,出煤約40噸。
23時8分,第2臺刮板輸送機煤矸堆積嚴重,下槽內塞死堵轉,造成負荷銷被剪斷。
23時10分,劉勇岳處理負荷銷的問題。因機頭處地方狹窄,操作不便,便拆除了機頭壓柱,進入刮板輸送機采空區側更換負荷銷。更換時沒有切斷刮板輸送機電源,也沒有清除刮板輸送機下槽內煤矸,在刮板輸送機運行中直接插入負荷銷,導致刮板輸送機上鏈張力驟增,瞬間機頭上翹砸中劉勇岳額頭。至此,事故發生。
三、事故的原因和性質
(一)直接原因
刮板輸送機被煤矸堵死、卡鏈斷銷;司機違規拆除機頭壓柱,未斷電停機直接更換負荷銷,導致機頭突然上翹,被擊中額頭導致事故發生。
(二)間接原因
1.機電管理混亂。一是長期存在刮板輸送機安裝、使用和維護不符合規定的現象;二是隱患排查治理流于形式,機電運輸現場存在的問題沒有整改到位;三是機電專業技術力量不足,現場管理能力薄弱;四是現場作業人員未按照相關規定進行機電設備安全確認。
2.安全教育培訓不到位。一是沒有開展機電運輸專項安全培訓;二是未吸取同類型事故教訓,對本礦發生的和鄰近資江煤礦的發生刮板輸送機傷亡事故,沒有開展反思和自查自糾;三是日常警示教育流于形式,沒有針對機電事故開展警示教育,礦井規定的警示教育日形同虛設。
3.雙重預防機制不完善。一是風險辨識不全面,沒有把刮板輸送機可能產生的傷人風險納入辨識范圍;二是管控措施不到位,沒有針對煤礦已多次發生的刮板輸送機傷人事故采取有效管控措施。
4.上級公司監管不力。金竹山公司對土朱煤礦機電管理混亂現象失管失控;漣邵管理局對查出的問題督促整改不到位;股份公司安通部對土朱煤礦機電管理混亂失察。
(三)事故性質
經調查,認定本次事故為生產安全責任事故。
四、事故防范和整改措施
(一)強化機電運輸制度執行。一是嚴格設備的安裝使用程序,刮板輸送機必須嚴格按照《刮板輸送機安裝使用安全管理硬性規定》安裝和使用。二是嚴格安全生產管理人員下井檢查制度。安全生產管理人員下井必須加強對機電運輸等重點設備的檢查巡視,對存在的重大風險、帶病運行設備和違章操作等及時制止、糾正;三是嚴格執行安全確認制度。加強班、隊長和安全員現場作業管理,作業前嚴格按現場安全確認的要求排查隱患,帶頭嚴格執行安全技術措施和作業規程。三是嚴格落實作業頭面包保制度,包保人員要切實加強對所包保作業面的檢查,凡不符合作業規程等有關規定的,及時督促整改到位。
(二)強化機電運輸安全管理。一是配齊配強機電運輸專職安全生產管理人員和專業技術人員,加強監督考核,切實提升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強烈意愿和能力水平;二是強化刮板輸送機等機電設備的現場管理,發現使用過程中必須未按規定安裝扁擔、打好壓柱,帶電檢修等行為,嚴格處理處罰。三是深入開展機電運輸系統專項整治。要對全礦井機電運輸系統從制度建設、制度執行等進行全方位自查自糾,舉一反三,確保各項電氣設備安全保護裝置齊全、可靠。
(三)加強安全教育培訓。一是開展針對性的機電運輸專項教育培訓。煤礦企業編制的機電運輸管理制度和安全技術操作規程要組織有關人員進行系統性、針對性的安全培訓和貫徹學習,確保相關人員具備必要的崗位作業知識和技能。二是開展有效的事故警示教育,尤其是對本省市、本礦發生的典型案例要進行全面講解分析,督促職工吸取事故教育,嚴格按照相關操作規程和安全技術措施作業。三是著力提高職工自保、互保能力。加強對職工反“三違”的教育力度,提高職工自保、互保意識。
(四)進一步加強安全監管工作。湖南煤業股份公司和煤礦安全監管部門應當認真落實兩辦《意見》“八條硬措施”和《煤礦安全生產條例》要求,務實推進“治本攻堅”三年行動,切實采取有效措施,強化隱患排查整治和警示教育,層層壓實安全生產責任,確保煤礦安全生產。